「職」心相繫 「智」連千里

發佈時間: 2025/07/18

「職」心相繫 「智」連千里

「我現在可以為家人煮飯了!」60歲的英姐在遙距視像畫面中欣慰地說道。半年前,她因腦中風導致右側肢體癱瘓,初時連簡單的抬手動作都難以做到,更惶論煮飯、扭毛巾這些需要手部精巧控制的活動。經過半年的遙距職業治療及實體家訪,她不僅恢復了生活自理能力,還重新走進廚房,拾起鑊鏟。

中風患者在出院後往往面臨諸多生活上的困難。英姐的兒子憶述,雖然母親在醫院學會了單手自理的技巧,但對於中風患者而言,家中的環境配置仍有不少安全隱患,例如椅子高度不合適、浴室地面濕滑等,有可能釀成家居意外,導致二次傷害,令之前的努力功虧一簣。再者,以往患者出院後若需持續接受職業治療服務,都必須頻繁往返醫院,這對行動不便的人士或居住偏遠的家庭而言,體力、時間與交通成本皆是沉重的負擔。

有見及此,律敦治醫院職業治療團隊採用了「遙距評估+實體家訪」的混合治療模式。以英姐的個案為例,職業治療師先透過視像進行家居環境評估,以識別潛在風險並提供改善建議,然後再安排家訪落實改善方案,現場協助患者及家人適應新環境。這種模式既維持治療的連續性,又能針對家居環境提供專屬的解決方案。職業治療師實地檢驗後,最終建議英姐在家中浴室加裝扶手,並調整廚房工作枱的高度以降低受傷風險。另外,團隊亦定期遙距監察英姐的康復進展,以適時調整復康計劃。

英姐說,她最大的收穫不僅是肢體功能的恢復,更是重新發揮妻子、母親和祖母的家庭角色。她既能照顧自己,還能陪孫女耍樂、為家人準備飯餸。這種「有意義的康復」正是職業治療的核心價值——關注身體功能的恢復之餘,更幫助患者重拾生活的掌控權。

遙距醫療的技術讓職業治療師團隊打破地理限制,發揮專業知識和傳遞對病人的貼心關顧,療癒病人。職業治療與科技在這種創新服務模式中相輔相成,讓患者在最熟悉的環境中獲得持續、有效的康復支持,最終重獲生活質素和尊嚴。

(本欄逢星期五刊登)

撰文: 龐淑君 律敦治醫院駐院職業治療師
欄名: 醫護深情